王德林故居将迁移保护一纸批复传递什么信号?


  8月7日,山东省政府网站发布《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王德林故居迁移保护的批复》。该批复要求,临沂市要强化文物保护意识,落实文物保护主体责任和各项保护管理措施,切实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发挥好王德林故居的教育功能。

  王德林,原名王林,字惠民,1873年生,沂南县双堠镇后崖子村人。王德林自幼家贫,童年仅读2年私塾就弃学自谋生路。1895年,他跟随同乡闯关东。在此期间,王德林耳闻目睹沙俄对中国劳工的残暴行为,无比愤怒。1900年,沙俄以修铁路为借口,派7000名兵力分六路侵犯中国东北,烧杀掳掠,无恶不作。王德林率百余名工友起义,反击沙俄暴行。1903年起,王德林率部与沙俄奋战11年。

  “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国的帮助下,王德林领导的“中国国民救国军”宣布正式成立,人数多时达11万余人。抗日期间,他运用“化整为零,潜伏山林”的游击战术与敌周旋,采取“连环战斗”的方式给予敌人巨大打击。

  1932年,受的“剿共密电”蛊惑以及内讧影响,救国军遭受重创,转入消极防御。面对救国军的困境,南京国民政府拒绝支援。逐步陷入绝境的救国军,队伍分散后,又与抗日游击队、宁安工农义勇队等结合,发展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第五军、第二军和一支抗日游击队。从始至终坚持到1937年,盛极一时的救国军宣告失败。

  年逾六旬的王老将军回家乡养病期间,仍抱病从事抗日活动,又在苏鲁边境组织了一支抗日武装。1938年7月,苏鲁豫边区省委机关率部队进驻沂蒙山区,王德林多次与党政军负责人商谈救国大计,和、八路军领导的抗日武装协同作战,打击日伪。是年12月20日,王德林因病在老家去世,终年65岁。

  1939年2月,《新华日报》、《解放》周刊先后发表了长篇纪念文章,称王德林为抗日“民族老英雄”。文章充分肯定了救国军的历史功绩,同时也总结分析了救国军失败的复杂原因。《解放》周刊上的悼文最后号召,“王将军虽死,王将军保护祖国及杀敌的精神不死。愿我爱国青年,一同学习民族老英雄为国奋斗的精神,共勉之。”

  现需迁移保护的王德林故居在沂南县双堠镇崖子村。该村位于镇政府驻地北5公里处,是由前崖子、后崖子、暖和崖子于2014年12月合并而成的合并村,距京沪高速公路出口5公里,205国道横穿该村中部,交通便利。

  双堠镇崖子村抗日爱国精神浓厚,红色历史背景和文化深厚。全国解放后,王德林被追认为革命烈士。该故居经过修缮,现保存较好。1939年6月,沂蒙抗日根据地第一个由直接领导的、民主选举的乡政府—岸堤乡政府成立,旧址就在沂南县双堠镇崖子村的一个小学里。

  2024年,为加强乡村中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发挥红色文化助推乡村振兴及其重要的作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持续开展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培育创建工作。为逐步扩大成果,省文化和旅游厅启动第四批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培育申报工作,按照《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创建评定管理办法(试行)》,组织专家对上报村进行审核,最终确定87个村列入第四批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培育名单。其中,沂南县双堠镇崖子村就在其中。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王德林故居迁移保护的批复》强调,要强化文物保护意识,落实文物保护主体责任和各项保护管理措施,切实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发挥好王德林故居的教育功能。

  今年的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机制,实施“山东文脉”“文物活化”等工程;做好古城镇、古村落、古建筑、古街古巷、古树等保护工作;进一步弘扬沂蒙精神,加快沂蒙、胶东、渤海、鲁西等红色文化片区建设,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代代相传。

  对坐落在临沂的王德林故居进行迁移保护,正是“文物活化”和弘扬沂蒙精神的应有之义。

  此前,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首批“山东省文物建筑活化利用十佳案例”,里面提到了两处故居活化利用项目“孟氏故居”和“王渔洋故居”,可作为王德林故居迁移保护发展的参考。

  孟氏故居位于济南市章丘区刁镇街道旧军村,为清代晚期儒商代表性人物孟雒川家族所建。2005年由原章丘市(现章丘区)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旧军村有识之士发起成立金旧军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协会,从村民手中流转孟氏故居改造提升为孟雒川纪念馆。协会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村镇遗产保护、文化挖掘、媒体宣传、管理运营,通过策划形式多样、卓有成效的活动,使民间自发的保护意愿通过有效途径转化为具体的保护行动,形成全民重视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活化利用的良好氛围,使当地优良历史传统文化、乡土文化、民俗文化得到良好传承,在提升乡村文化建设,促进乡村文旅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王渔洋,原名王士禛,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王渔洋故居位于淄博市桓台县新城镇,2019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士禛纪念馆依托其故居而建,发挥文物建筑历史文化承载者和传播者的作用,持续深化对王渔洋文化的挖掘和阐释。推动活化利用与新媒体、新技术相融合,以多种形式开展新城王氏家风家训文化“时代化、时尚化、城市化和生活化”的研究和推广。通过“王渔洋故居”的有效利用,创造性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开启了优秀民间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