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巨匠丨中国古建筑保护与修缮的先驱杨廷宝


  《百年巨匠》第二季启动暨《百年巨匠·建筑篇》开机仪式2018年4月23日在故宫博物院武英殿举行。央视CCTV-1《新闻联播》、 CCTV-4《中国新闻》、CCTV-13《新闻直播间》、央视网、中国艺术研究院官网、中国文联官网、中央新影集团官网、光明日报、北京青年报、中国建筑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环球时报等报道了开机仪式。

  杨廷宝先生在建筑规划设计及遗产保护、建筑教育、专业组织及国际交流等方面跨越积集于一身,在国内、国际建筑学界享有很高声誉。

  杨廷宝早年接受了严格的西方建筑教育,但是在其职业生涯中,却能够十分娴熟而优雅地融合中式传统风格,这既与他在归国之后的实践经历密不可分,也映射了中国近代科技史与学术史发展的基本历程。

  杨廷宝是中国第一位从事古建筑修缮的职业建筑师。1935年3月,基泰工程司承接了北平重要古建筑的修缮保护工程,由杨廷宝先生亲任总建筑师,主持修缮天坛圜丘、皇穹宇、祈年殿、北平城东南角楼、西直门箭楼、国子监辟雍、紫光阁、正觉寺金刚宝座塔、玉泉山玉峰塔、香山碧云寺罗汉堂计八地十处古建筑重要工程。

  1979年2月7日,杨廷宝先生口述了一段当年在北京修缮古建筑的经过,由齐康先生记录,全文刊载于1980年1月第二期《建筑师》。以下为节选:

  主题照片: 杨廷宝在修缮天坛祈年殿的工地上, 1935年。(来源:杨廷宝亲属)

  1930年代初,旧都文物整理委员会通过梁思成、刘敦桢找到基泰事务所的杨廷宝先生,邀他参与北平地区一些重要古建筑修缮工程。杨廷宝也相应获得机会,与建筑工匠们实质性地接触了中国古典建筑,成为中国第一批从事古建修缮的职业建筑师。在第一期工程中,杨廷宝先生负责修缮了10处古建筑,计有天坛圜丘坛、皇穹宇、祈年殿、北京城东南角楼、西直门箭楼、国子监辟雍、紫光阁、真觉寺金刚宝座塔、玉泉山玉峰塔、碧云寺罗汉堂等。在此期间,杨廷宝先生以留美学习所奠定的深厚学识基础、扎实的设计基本功,在古建修缮中虚心向民间匠师求教,精益求精。

  1935年,杨廷宝先生加入了中国营造学社。他会同其他技术顾问,先期进行测绘勘察,编制工程查勘情形图说,拟具修缮计划书及预算册,经旧都文物整理委员会复加详细审核,确定修缮工程做法说明书,选择营造厂商付诸实施。

  这项工作对于杨廷宝先生不一定会感到陌生,因为在宾大的课程学习中,就有关于古建筑研习的专门课程,被称为Archeology Projet(考古项目),通过针对罗马、哥特式经典建筑的分析,学习基本的建筑装饰与构造技能。杨廷宝曾经在这一课程的作业中,获得过优异成绩。由于有着西方古典建筑的知识基础,杨廷宝一旦转型到中国古建的修缮工作中,就显得十分的驾轻就熟。

  他在工作中也多方查考文献资料,亲临现场拍照、测绘、研究,并不断向工匠师傅交谈请教。例如在天坛主要建筑的修缮中,杨廷宝不仅主持了建筑外表、屋面整修翻新等工作,而且很重视这一建筑珍品的艺术效果,对梁柱、墙面原有装饰彩绘,亲自与工匠师傅们调配色彩,把柱子沥粉贴金,墙面花边纹样,按原样补齐,采用“修旧如旧”的手法,尊重历史艺术成就,使整个建筑色彩协调。

  经此认真工作、不倦学习的过程,杨廷宝对于中国古建特征了如指掌,不仅娴熟掌握中国传统建筑的一般规律、特征和施工要求,而且也十分关注传统的民间工匠技艺。他善于从实际在做的工作中汲取营养,把西方建筑科学技术、设计手法和中国悠久建筑文化和民族传统特色紧密结合,为他在随后的职业生涯中,创作出大量优秀作品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936年, 旧都文物整理实施事务处主要成员在东南角楼修缮工程开工合影,左起:谭炳训、刘南策、林是镇,右1杨廷宝(来源:中国文物研究所编.中国文物研究所七十年.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206)

  1935年, 修缮北平古建前杨廷宝(右2)与刘敦桢(右1)等勘察现场(来源:杨廷宝亲属)

  1935年,杨廷宝(中)与林是镇、刘敦桢(右)勘察真觉寺金刚宝座塔(来源:杨廷宝亲属)

  1935年,修缮北平古建筑前勘察现场。右3为杨廷宝,右2为梁思成(杨廷宝亲属)

  1935年, 杨廷宝在祈年殿金顶复位后留影(来源: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提供)

  1935年, 杨廷宝在祈年殿金顶复位后留影(来源: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提供)

  1935年,天坛祈年殿修缮时搭脚手架时情形(来源: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提供)

  1935年冬杨廷宝(右1)等在天坛皇穹宇琉璃门前验收时留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提供)

  1935年7月,杨廷宝(左一)与“旧都文物整理委员会”成员合影。时任北平市工务局局长谭炳训(左4)和技正林是镇(左3)、林志可技正等参加明长陵修缮工程完工验收(杨廷宝亲属)

  1936年,旧都文物整理实施事务处主要成员在东南楼修缮工程开工合影。左起:谭炳、刘南策、林是镇,右一杨廷宝。(来源中国文物研究所. 中国文物研究所七十年[ M ]. 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 206.)

  1936年,国子监辟雍修缮前残破景象,(来源:北京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档案室)辟雍西北角大梁年久开裂,修理时采用“偷梁换柱”办法,用木料将屋角垫起,抽出旧梁换以新梁,然后油漆彩画,与其余角梁相同。

  杨廷宝(左4)、林是镇(左5)等在国子监辟雍工程开工时合影(来源: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提供)

  1936年,杨廷宝(上)与刘敦桢(下)勘察正觉寺金刚宝座塔现状(杨廷宝亲属)真觉寺金刚宝座塔建于明成化九年(1473年),寺已毁而塔存至今。宝座台内由石梯通台顶,顶上有白五座,正面中间有一传统形式的圆尖顶小亭。由于年久风化和破裂,塔座有裂缝,其上部小亭损坏较多,在修缮时做局部修补和换新,重做琉弱瓦顶。

  *文章及图片著作权属于原本的作者所有,本公众号已标明来源,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即作处理。

  《百年巨匠·建筑篇》开机仪式获得众多媒体的关注,以上视频为央视CCTV-1《新闻联播》、CCTV-4《中国新闻》、CCTV-13《新闻直播间》等栏目的报道集锦

  2018年4月23日,《百年巨匠·建筑篇》开机仪式在故宫博物院举行 (左起:黄宇奘、杨京岛、刘效礼、赵学敏、李前光、胡振民、、龚心瀚、许溶烈、阎晓明、王文章、金越)

  大型文化项目《百年巨匠》是中国第一部聚焦20世纪为中华文明作出突出贡献的大师巨匠的大型系列人物传记纪录片,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新影集团、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百年巨匠(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摄制。

  《百年巨匠》是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宣部“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连续两年入选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纪录中国”传播工程,是国家广电总局“十四五”纪录片重点选题规划项目、庆祝建党100周年重点纪录片、“记录新时代”纪录片精品项目和纪录片重点项目(2018),还是中央电视台重大主题主线宣传暨重点选题项目,也是国家艺术基金、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华艺文基金会、北京市政府文化创新发展基金、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北京市西城区文化艺术创作扶持专项基金的资助项目。已获得12项纪录片大奖。

  2013至2017年,《百年巨匠》第一季43位大师的拍摄已全部完成,分为美术篇、书法篇、京剧篇、话剧篇、音乐篇、文学篇。《百年巨匠》第二季57位大师的拍摄已于2018年启动,增加了科技篇、教育篇、国学篇、建筑篇、中医篇、戏曲篇、电影篇,计划陆续完成,届时将以“百年·百人·百集”纪录片、“百位大师特展”、“百部图书出版”献礼。

  拍摄完成的《百年巨匠》纪录片,陆续在中央电视台(一套、三套、四套、九套、十套、十五套、发现频道、国际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各省级卫视、海外电视台等国内外158家电视台播出,受到广泛好评,屡创同类纪录片收视率新高。《百年巨匠(国际版)》启用8种语言向全球播出。

  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TR)2020年7月根据CSM全国测量仪统计结果,《百年巨匠》累计触达受众共102亿人次。

  《百年巨匠》系列丛书已连续三年被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作为“高雅艺术进校园”学习读本,发放到全国近千所高校。

  《百年巨匠》已成为文化领域最高端的现象级品牌之一,并以其独特优势搭建起传播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诠释和展示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