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孙毅华:敦煌岩画修建形象何故兼容东西?
- 2024-10-22 04:49:51|
- >楼盘案例
敦煌岩画中的修建形象包含丰厚的文明信息。敦煌岩画保存的修建形象有几许?它们怎么出现东西方不同修建风格的沟通与互鉴?敦煌研讨院副研讨馆员、我国民族修建研讨会特聘专家孙毅华近来承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作出解读。
孙毅华:敦煌石窟现在保存的古代修建形象涵盖了古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在宗教方面,有梵宇、佛塔等。佛塔是随释教东传进入我国的修建方式,在有着深沉汉民族文明根由的敦煌,佛塔方式多种多样,有西域式的覆钵塔,也有我国传统的楼阁塔,更有中西结合的组合塔寺。
在社会生活方面,有各式城垣如宫城、里坊城等,各式住所如宫殿、民居等。既有太子寓居的东宫,也有院子、围屋、茅屋等,以及酒肆、屠宰房、旅馆等。
经考证,敦煌石窟中看似不合理的修建形象都曾线窟(北魏)由殿、阙、覆钵塔刹组合而成的一座修建,经与古文献记载和新疆留存的古修建什物比对,结合同时期莫高窟第254窟的空间标准,得出这便是《魏书·释老志》里记载的塔寺。
它应是前期梵宇的一种方式,在汉代的殿阙式修建里增加西域佛塔里的中心柱,挺拔的塔刹则伸出房顶,外形有塔刹与殿阙组合,内中有中心柱加两坡房顶的组合空间,成为一座有塔又有小型讲堂的组合梵宇,将塔与寺组合成为一座全体修建。
再例如,敦煌岩画的吐蕃修建中出现的弯柱子方式,可得到西藏古文献的印证。《西藏王统记》记载了许多吐蕃时期的古寺院,其中有将柏树梢向内曲折制作两层木构覆钵塔的进程。吐蕃修建方式许多,在具有吐蕃影响的区域里能找到相应遗存,敦煌岩画里保存了它们的前期形象。
中新社记者:这些修建形象都有哪些特色?怎么见证我国修建艺术的开展、交融进程?
孙毅华:塔是见证我国修建艺术开展进程,及东西方修建文明相互影响与交融的典型修建形象。塔的开始方式是掩埋佛骨(舍利)的坟冢,源自古印度的窣(sū)堵波(一种半球形的坟冢修建)。印度的窣堵波是礼佛的重要标志,常被制作在寺院中心,遭到释教徒的礼拜。释教传入我国后,按佛经说建塔可得大福报,因此从印度经中亚到我国新疆,在古代被泛称为西域的当地都曾建有许多窣堵波。
我国南北朝时期释教昌盛,修庙建塔成为潮流。敦煌岩画中的塔,方式多样、品种十分之多,建塔的材料主要有砖石和木材。砖石塔以覆钵形的窣堵波为主;木材制作的塔以汉地传统的殿屋或重楼修建为主,在这些殿屋或重楼顶加上塔的重要标志——塔刹,以满意释教的需求。还有以砖石和木材结合建成的塔,交融中西方元素,造型愈加灵敏。
在古代“舍宅为寺”的进程中,将钟楼与藏经楼的楼顶加上挺拔的塔刹,成为梵宇的标志。因此,在唐代梵宇岩画里,在楼、阁、高台修建上起塔刹的形象许多,足够表现出东西方修建文明的相互影响与交融。
中新社记者:近年来,敦煌研讨院也在继续探究经过描摹、恢复等方式,让这些陈旧修建形象“重回人世”,现在都获得哪些效果?怎么更好地与大众共享传统修建艺术?
孙毅华:敦煌石窟中的修建形象,上起十六国,下迄唐宋。人世宫室、亭台寺院成为岩画中佛国天堂的缩影,净土国际中的殿阁、楼台、宝池、栏杆,成为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的极致美学,是十里楼台的活动意象,也是古人关于抱负佛国的描绘。
莫高窟保存了很多古代修建,如第196窟的窟檐是我国现存为数不多的唐代木结构修建之一。20世纪50年代初,国家就注重莫高窟的维护与研讨,派专家对莫高窟及周边古修建遗存作了测绘。
跟着现代数字技能的开展,岩画中平面的修建图画也可转化为立体的三维形象,使这些陈旧修建形象“重回人世”,如恢复的部分单体修建模型及3D打印的佛塔模型。
2022年7月,敦煌研讨院推出“修建”专题旅游线路,全方位出现敦煌石窟形制、岩画中的修建类型及莫高窟实例修建遗址。该线路还特别增加了历时多年策划的《千年营建——敦煌岩画中的修建之美》特展,包含三修理建恢复模型、3D打印修建模型、数字化高清岩画复制品等400余件(套、幅)展品。
《千年营建——敦煌岩画中的修建之美》特展上的古代修建模型。该模型的“单门路花砖城门”来历于莫高窟第159窟。李亚龙 摄
2023年4月发布的“数字藏经洞”项目,经过现代数字技能及文献记载,“复原”实际中早已不复存在的莫高窟邻近的宋代寺院——三界寺的3D图画。展览及数字化推行可协助更多人知道敦煌石窟里的古代修建艺术。
中新社记者:敦煌岩画中的修建形象,对我国古代修建学研讨有何启示和学习含义?
孙毅华:敦煌岩画中的修建跨度约一千年,展现了中古时期我国修建的开展演化。梁思成先生曾说,敦煌岩画中有“从北魏至元数以千计的,或大或小的,各型各类林林总总的修建图,无异为我国修建史填补了空白的一章,它们是次于什物的最好的,最忠诚的,最牢靠的材料”。(完)
2023年7月14日,孙毅华向中新社记者介绍敦煌岩画中的修建形象。李亚龙 摄
孙毅华,敦煌研讨院副研讨馆员,主要是做古修建修理、维护与测绘,参与或掌管了炳灵寺石窟测绘,榆林窟前期加固和窟前遗址测绘,莫高窟上、中、下寺、第16窟等的测绘、补葺方案设计和修理加固工程,甘肃泾川王母宫石窟窟檐修理方案设计与修建工程,甘肃庆阳北石窟寺窟檐修理方案设计等。著有《敦煌石窟全集·石窟修建卷》、《敦煌石窟全集·修建画卷》、《解读敦煌中·发明敦煌》、《解读敦煌中·世纪修建画》等。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历:我国西藏网”或“我国西藏网文”的悉数著作,版权归高原(北京)文明传达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证,须标示清晰来历我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查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2)0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