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预警+适度干预 回顾南京明城墙的修缮历史
- 2024-07-13 00:18:13|
- >楼盘案例
明城墙,不仅是南京的名片,更是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瑰宝。近年来,一方面得益于预警监测系统,文物部门能及时、安全地做修复和管理;另一方面,有关部门也制定了专门的修缮技术导则,遗失砖块颗粒归仓计划,大修+小补的模式,让城墙绽放往日的魅力。
2014年4月,从龙脖子路到太平门段的明城墙上,已经搭起了脚手架,接下来80米的城墙段都会做修复,往城墙下面看,正在施工的就是太平门通道了。
作为南京明城墙的重点段落,早在2014年初,南京住建、文物等部门,就启动了对太平门段城墙的手术修复和太平门通道的建设,整个修复和新建过程,耗用了20多万块城墙砖。由于库存老城砖较少,当时修复时采用的,都是按文物等部门的要求和规格烧制的新砖。
专家介绍,南京明城墙建造时,共使用了3.5亿块城砖,如今,保留在墙体上的砖还有2亿块左右,大量城砖流落在外。2016年,南京明城墙满650岁之际,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启动散落城砖颗粒归仓行动,有奖征集明城砖。
南京市民胡国成说:“听到了回收墙砖的事情以后,我就心想有一块我捐一块,其他线索发现了我还要告诉你们,尽量把它一块一块地收回。”
南京城墙研究专家杨国庆说:“这个砖它要求非常得高,也就是敲之有声、断之无孔,南京每一块城砖,它都是文物。”
城墙有了缝隙是不是就得修?墙边的植物该不该保留?为了让修缮更为规范,2017年10月,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与东南大学联合编制完成《南京城墙保护与修缮技术导则》,作为城墙保护修缮、抢险加固,以及市政设施改造等涉及城墙的工程行为的规范,并不片面强调抢险修缮,而是根据南京城墙的形制、构造特点并结合以往工作经验,进行适度干预,尽可能保持南京城墙原形制与原结构,减少对南京城墙本体的干预。
东南大学土木学院副教授敬登虎介绍:“我们的规则,一般规定城砖的城墙如果裂缝小于5毫米的,认为不需要过大处理,过大干预;如果裂缝超过5毫米了,建议加强监测,如果监测表明这个裂缝对墙体本身的安全性有特别大的影响的时候,我们才提出一个修补的措施。”
2018年4月,针对明城墙个别段落出现鼓胀的病害、安全风险隐患不断加大的情况,南京市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启动对全市多个城墙段落的修缮施工。在修缮工程动作最大的武定门段,专家经过严密论证,决定置换掉城墙内部原先已经松散的填充材料。
专家介绍,南京明城墙全线大规模修缮之前已完成,目前主要是定期对城墙本体实施安全监测,一经发现安全风险隐患,会及时邀请专家研判,进行局部维修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