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大政殿彩画工程完工:纠正部分错误恢复历史信息
- 2024-11-27 22:02:15|
- >新闻中心
此次大政殿彩画修缮工程有一处不得已提,那就是纠正了部分错误,恢复了部分历史信息。
例如,大政殿栱眼壁上的纹饰,在此次修缮前,纹饰为升龙;而在《奉天宫殿建筑图集》(1926年洪洋社,伊藤清造)中拍摄的照片清晰显示,栱眼壁纹饰为火焰宝珠。
所以,沈阳故宫先通过史料考证,再通过同类的现存实例,纠正了这一重要信息。
大政殿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是沈阳故宫最早期建筑。它因独特的建筑形式和极高的艺术价值,不仅是沈阳故宫的标志性建筑,更成为沈阳市的城市地标。
沈阳故宫大政殿彩画修复保护工程完工,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沈阳故宫古建筑油饰彩画保护修复一期工程全部完成,近400岁的古建筑重返清代盛京陪都宫殿的恢宏,呈现盛世美颜。
沈阳故宫古建筑油饰彩画保护修复一期工程,要从5年前说起,这项工程于2013年初真正开始启动,2013年9月获得国家文物局立项,工程范围为:大清门、崇政殿、左翊门、右翊门、大政殿等五处建筑,工作内容涉及现状保护和修复工作两项。
沈阳故宫大政殿彩画自上世纪50年代修缮后,已近70年没有修缮,长期风吹雨淋加之保养不便,外檐彩画严重积尘、失色,已经失去对木构件的保护。
随着人类建筑活动的发展,油漆和彩画出现了明确分工,凡用于保护构件的油灰地仗、油皮及相关的涂料刷饰,被统称为“油饰”,而用于装饰建筑的各种绘画、图案线条、色彩被统称为“彩画”。
正如中国古建筑历来具有森严的等级区别那样,作为建筑装饰的油饰彩画也具有严格的等级。彩画是建筑等级的重要标志。
大政殿彩画修缮工程实施过程中,在方案编制阶段和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均坚持“最小干预”和“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
副院长李声能介绍说:“对于古建筑本体修缮来说,其重要原则为“最小干预”,也就是需要为古建筑“祛病延年”而非“返老还童”,做到“完整性”、“真实性”、“延续性”、“可逆性”。古建筑修缮的第一个原则就是不改变文物的原状,尽量使用原材料、原工艺来进行修缮,啥地方坏了就维修啥地方,而不是对它进行整体的、全面的修缮。
第二个是遵循可逆性的原则,就是维修过之后要让别人明白哪个地方是修过的,哪些地方是原始的。”
沈阳故宫重现盛世美颜,它独有的高台建筑、“宫高殿低”的建筑风格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也是绝无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