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保护工作的研究与思考
- 2024-09-08 12:38:22|
- >新闻中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格外的重视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本文通过对杭州、宁波、福州、南京等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情况的实地参观学习、对比思考研究,紧密联系多年来的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实践,致力在城市更新中探索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的新路径。
(一)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南宋皇城小镇基本情况。杭州历史文化街区南宋皇城小镇位于南宋临安城遗址核心保护区,以南宋皇城遗址和清河坊4A级景区为核心,总规划面积3.1平方公里。积淀千年人文历史和众多旅游资源,南宋遗址陈列馆、书院、胡雪岩故居等40多个文旅体验点和近50项各级各类非遗项目。其中,有“十里天街”美誉的南宋御街、河坊街至今保留着众多自清末民初以来历保文保建筑近百处,被誉为杭州“建筑历史的博物馆”。通过有针对性的保护和开发,万隆火腿庄、胡庆余堂、方回春堂、兴源绸庄等一大批历史建筑成为街区历史文化的标志,呈现出古今对望,历史与现实交汇的独特韵味。2015年以来,小镇在入围浙江省特色小镇培育名单的吴山宋韵小镇建设基础上,创新复合型小镇发展模式,紧扣“南宋皇家文化”,贯彻“旅游+”发展战略,通过提升和弘扬自南宋以来城市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人民群众参与、享受、发展文化的自觉性,打造“商、养、学、闲、情、奇”等多项旅游要素和文化、健康、商业等产业创新融合的城市发展新平台,为杭州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开创新的模式,成为继西湖、运河之后的杭州第三张城市名片。2015年11月,南宋皇城小镇(原吴山宋韵小镇)成功列入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名单。2016年,南宋皇城小镇被评为浙江省特色小镇文化建设示范点,G20峰会期间多国嘉宾专程到访,是浙江社会关注度最高的小镇之一,年均游客接待人数在3000万人次以上。
(二)宁波市南塘老街基本情况。宁波历史文化街区南塘老街位于浙江省宁波古城南门外,曾经是旧宁波商贸文化聚集地的“南门三市”,位列宁波八大历史街区之一,同时也是宁波市“紫线规划”保护区域。老街呈南北走向,以祖关山路为界,分为南、北两街。街区保留了300多米的传统街巷,拥有文保单位1处,文保点6个。宋代著名学者袁燮(xiè)的后裔世居于此,区域内现存的袁氏家族居宅建筑群规模最大,类型包括居住院落、祠堂、学校等,其他还包括甬水桥、永善亭和关圣殿等文保建筑。北街以民间传统文化为基调,以商业为内容,以城市旅游为发展方向。南街主打“城市休闲”概念,突显休闲生活。2012年1月15日,南塘老街一期盛大开街,穿越百年,老街新生,共计有20多家店铺率先营业,规划主要以餐饮美食为主,同时复兴传承了部分宁波老字号商家,引入宁波一副、赵大有、草湖食品等传统餐饮品牌和一批极富地方特色的美食小吃,如宁海五丰堂、余姚黄鱼面、慈城四季香年糕等共30余家商铺。2015年9月26日,南塘老街二期历经三年的规划和建设后正式开街,占地约5万方,总长约900米,体量为一期的3倍。建筑主要以明清的江南民居风格为主,零星穿插民国风格建筑,建有戏台、八角亭、风雨长廊等传统建筑小品。南塘老街街巷格局历史脉络清晰完整,一街一河一市水乡特色鲜明,历史建筑保存状况良好,既有文化休闲场所,又有百年特色老店,为主力消费群体营造了一个有格调、风情的消费空间,已成为宁波城市休闲消费新地标。
(三)福州市三坊七巷基本情况。福州三坊七巷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占地约40公顷,由三个坊、七条巷和一条中轴街肆组成,分别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和南后街,因此自古就被称为“三坊七巷”。三坊七巷是福州老城区经历了建国后的拆迁建设后留存下来的历史街区之一,是福州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根、文脉昌盛之地。三坊七巷自晋、唐形成起,便是贵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清至民国走向辉煌。区域内现存古民居约有270座,有159处被列入保护建筑。以沈葆桢故居、林觉民故居、严复故居等9处典型建筑为代表的三坊七巷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州三坊七巷为国内现存规模较大、保护较为完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有“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的美称。2009年6月10日,三坊七巷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获得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批准的“中国十大历史背景和文化名街”荣誉称号。
(四)南京市夫子庙商业街和老门东历史街区基本情况。南京夫子庙商业街位于夫子庙南端,建成于1997年,总投资1.5亿元,占地面积41万平方米,全长2020米,沿街商业文旅设施和店铺约有1000家,街区内拥有时尚品牌300余个,小吃餐饮店近200家,知名老字号店铺19家以及10余家文化主题酒店。2019年实现夫子庙步行街营业收入111亿元。夫子庙商业街是南京市政府着力打造的三大商圈之一,以大成殿为主体的古建筑群,以小商品、古玩字画、花鸟虫鱼为特色的集贸市场群,加之各大品牌专卖店云集,使其具有浓郁的旅游、休闲、购物为一体的商业氛围,成为各地游客流连忘返的旅游胜地。2020年7月,南京夫子庙步行街入选首批全国示范步行街名单。南京老门东历史街区位于南京夫子庙箍桶巷南侧一带,总占地面积约70万平方米,北起长乐路、南抵明城墙、东起江宁路,西到中华门城堡段的内秦淮河。历史上一直是夫子庙的核心功能区域之一,同时,也是全国著名开放式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组成部分,世家大族世代居住之地,商贾云集、人文荟萃。门东是个广泛的概念,中华门以东均为门东,早在三国时期,此处就有民居聚落出现。明朝中华门与秦淮河沿线成为城市的经济中心,这里成为重要的商贸和手工业的集散地,呈现一派繁华的景象。清末以后,门东、门西等老城南地区逐渐成为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区域,集中体现了南京老城南传统民居的风貌。
(一)杭州市南宋皇城小镇紧扣“南宋皇家文化”主题特色,贯彻“旅游+”发展战略,着力将历史背景和文化资源变成旅游资源,推动文旅融合深度发展。一是突出以文兴旅,打造城市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典范。该小镇以自吴越以来的绚烂辉煌南宋文化、城市文化为小镇旅游发展灵魂,通过与专家团队合作,实地考证南宋文化遗存,梳理提炼可利用文化元素,整合南宋遗址陈列馆、南宋太庙遗址公园、南宋御街陈列馆,谋划南宋皇城大遗址综合保护开发,凝聚起了小镇旅游的文化内涵;通过建设南宋文化体验点,使科技与历史结合,全面立体地展现南宋文化、科技成就,复原南宋皇城历史记忆,丰富了南宋文化展示和旅游体验;通过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集聚中医药、特色美食、制作技艺等各级各类非遗项目40多个,汇集国家及省市区各级非遗传承人50多个,逐步形成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体验集聚区,充分发展特色体验旅游项目。二是突出文化氛围,打造旅游胜地和文化高地。通过推出小镇鼓楼的南宋士兵换岗秀、皇城小戏台的戏曲展演秀等一系列特色演出项目,提高了市民和游客参与、享受小镇独特文化的热情;通过建设完成旧闻录、非遗长廊艺术墙等为主要载体的“老印象”各类主题展览艺术墙,举办吴山庙会等丰富多彩的小镇旅游和体验特色活动,营造出了独具韵味的小镇文化氛围和旅游环境。三是突出产城整合,推进“文化旅游+”大产业集聚发展。通过纵向深化文化体验,横向拓展旅游业态,紧扣“南宋皇家文化”主题特色,发挥文化遗产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推进尚城1157旅游综合体(即主体商业综合体,集南宋风情与时尚创意于一体,包含传统的“吃、喝、玩、乐、购”和24小时书房、精品酒店、医疗机构等新型业态,倾力打造24小时不落幕的“夜生活”)、浙江旅游展示中心、勾山里国际商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启动南宋御街全面招商,推动文商旅深度融合发展,实现了南宋皇城大遗产保护与旅游观光、娱乐休闲、文化创意等“旅游+”产业的良性互动,使南宋皇城小镇成为“承皇家古韵、揽市井风情”的南宋文化体验中心,多产业融合发展的复合型“旅游小镇”典范。
(二)宁波市南塘老街聚焦历史背景和文化与商业发展,在保护与还原南塘老街原本的建筑格局与自然景观的基础上,着力打造集历史古迹、旅游观光、文化休闲、宁波老字号、宁波名优特产、民俗特色于一体,展现宁波江南水乡城市特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商业街区。一是秉承文化之本。通过完整保留江南传统街巷,再现百年来宁波人经商交易、日常生活的浓厚风气。南塘老街内拥有文保单位一处,文保点6处,并在设计建设中成功将老街的历史神韵、建筑特色以及名人文化完美融入街区布局,实现“历史融入生活,商业融入古迹”。二是坚持恢复原貌。采用“保护、修缮、改建、迁建”等多种方法,最大程度上保留并体现出原有街区的历史风貌和人文风情,恢复和构建原有的如老街市店铺、石板路、马头墙、河埠头等建筑空间意象,在保留与传承悠久甬商文化(穷则思变的创富动力、重商立业的文化底蕴、诚信义利的经营理念,同舟共济的合作精神)的同时,恢复和重现极赋宁波本地特色的沿街店铺与兴旺市集,着力打造原汁原味的宁波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三是融入现代商业。在业态规划上采用了以餐饮美食为主体,复兴而传承部分宁波老字号商家的整体结构,引入宁波一副、赵大有、草湖食品等传统餐饮老字号,汇聚宁波本地及周边县市区极赋地方特色的传统美食小吃,构建包括涌上外婆桥、三市里胡同、心灵鸡汤、城市桃花、全丰记等众多品牌在内的多业态商业文化风情街区,形成了涵盖老字号餐饮、传统特色小吃、特色创意餐饮、文化特色零售、风尚休闲娱乐等业态的综合性格局,将宁波城市文化标识与新商业模式完美结合,焕发出强大的商业气场与文化吸引力。
(三)福州市三坊七巷建设过程中,对原住户进行安置,对三坊七巷文保建筑及历史建筑进行修复,引进现代基础设施和开展周边风貌协调区的建设工作,有效挖掘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历史价值,全力打造“三坊七巷文化品牌”,发扬光大“三坊七巷文化”,促使三坊七巷成为推进福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头羊”。一是拆迁安置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走好城市发展专业路。成立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为组长的“福市三坊七巷保护开发利用领导小组”对三坊七巷修复保护和拆迁安置进行统一协调和调度,并聘请文物保护专家、历史街区保扩古建筑修复专家进行了大量的调查、考察、论证工作。特别在拆迁安置工作中,在拆迁安置前新建鹤林新城、丞相坑和凤湖三处安置房,建成完成后,三坊七巷内原先3800多户居住的老百姓大多数外迁安置房,这种建好安置楼再迁居民的模式今成为福州市修复上下杭、烟台山历史街区的模板。二是树立品牌战略理念,融入到三坊七巷文化整体建设规划。在三坊七巷保护修复与开发利用中,树立“文化资本”的观念,围绕“百年街肆,里坊遗址”“明清风貌,建筑聚落”和“闽都神韵,名人故居”这三个基调进行规划,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提升三坊七巷竞争力。三是运用市场手段,打造三坊七巷文化品牌。将打造三坊七巷文化品牌作为一个商业化的过程,与市场充分沟通、建立良好互动关系,通过打造文化、旅游、商业品牌,共同形成福州“会客厅”的形象,着力塑造三坊七巷文化品牌。
(四)南京市夫子庙商业街和周边老门东历史街区紧紧抓住全国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机遇,从文化引领、品质提升、产业升级、诚信建设、党建领航五个方面入手,探索了“商旅文融合、街景河一体、建管服联动、主客商共享”的特色创建之路。一是精准“目标定位”。将目标定位为“中国最具历史人文品位的国际商业地标、中华第一历史文化名街”,聘请专业机构编制夫子庙步行街总体规划、业态布局专项规划及交通专项规划,完成一批景观研究成果,进一步明晰业态布局和发展方向。二是提升“桨声灯影”。坚持传承得当和创新激变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风景名胜区风貌控制分级标准》,按建筑物及街景、道路设施等29个子类,对夫子庙步行街风貌进行严格管控。三是升级“商业引擎”。创新推出2万平方米的“秦淮礼物”店,文创品种达8000余款,改造的龙门创意市集网红街,涵盖30个原创文创品牌。同时,该街区制定秦淮小吃评价通则,建成小吃博物馆,申请注册“秦淮小吃”地理标志证明集体商标,对小吃企业实施贯标管理、挂牌管理。四是打造“智慧街区”。构建起“1+3+N”智慧服务体系,即一个综合信息管理指挥平台,面向游客、商家、政府的三维应用系统,智慧交通、智慧消防、智慧公厕、移动执法、信用管理等N项功能模块运用,实现街区管理的智能化、商家运营的智联化、游客服务的智慧化,实现大数据决策下的步行街业态提档升级。五是讲好“中国故事”。打造了中国科举博物馆及文化商业配套设施,构建“儒学+科举”两条文化中轴线;建设非遗展示体验馆,在东、西市集聚一批民间手工艺人,传承发展各种濒临失传的老工艺、老手艺;开设金陵刻经、南京白局,以及德云社、手制风筝、布画、竹刻、剪纸、提线木偶一类民俗工艺,推出多种南京地区传统美食小吃。六是探索“南京模式”。梳理归类街区400余家企业,按照应该保留、可以保留、必须迁出三种类型推进分级调整;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共同成立管理公司,负责街区智慧管理系统的开发及整体运维,整合各互联网优势资源,形成步行街智慧建设服务的良性循环。
(一)必须坚持高标准规划设计。通过对杭州南宋皇城小镇、宁波南塘老街等历史文化街区的分析研究,发现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牢牢抓住规划这个龙头,这些历史文化街区在修复保护之初,就把规划放在首位,进行整体部署、实施全域规划。比如,南宋皇城小镇在规划之初就确立了“深挖南宋文化遗存、延伸历史叙述”的发展思路,并与浙江大学专家团队密切合作,梳理出德寿宫、佑圣观、开元宫、龙翔宫、宗阳宫、忠王府等7处南宋皇家遗存和“太常寺”礼乐场所,提炼出可以被利用的文化元素,把握南宋古都文化气质的根源,塑造小镇发展旅游的文化之魂。比如,宁波历史文化街区南塘老街,一开始就被列为“紫线规划”重点保护区域之一,在规划设计之初,确定在空间布局上,采用河、巷、大院的基本结构,增设沿河码头,丰富沿河建筑,建立连续的游船路线;在街道设计上,把老街分为南、北两街,北街以民间传统文化为基调,以商业为内容,以城市旅游为发展趋势。南街主打“城市休闲”概念,突显休闲生活,南北两街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着力打造宁波城市休闲消费新方位。如今的南塘老街已经发展成为一条集历史古迹、旅游观光、文化休闲、民俗商贸于一体大型观光游览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
(二)必须注重街巷肌理保护。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四地政府在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修复开发中十分重视保护古镇风貌、街巷肌理、文物建筑保护历史遗存建筑。以南塘老街为例,南塘老街原有肌理是其多年来历史积淀的产物,其沿街小开间店铺与大型院落相间分布的格局,是历史风貌和文化景观形成的重要基础。南塘老街在建设时尊重原有地段内建筑院落边界,以此为基础进行保护,保持其历史延续性,并利用现状沿街小地块发展传统特色商业,结合沿街店面划分,恢复“前店面后院落”的传统街区模式;利用拆迁工业等不协调功能建筑的集中大规模用地发展重要公共设施,采用传统尺度的院落式布局,以混合功能的灵活经营模式,视发展需要安排会所、接待。再如,南京老门东历史街区,按照传统样式复建传统中式木质建筑、马头墙,再现老城南原貌牌坊。老门东周围有4组街头雕塑,分别是黄包车夫、糖芋苗、老邮筒、学童进馆(上私塾),雕塑人物全“穿”着明清服饰,惟妙惟肖地再现了老门东明清时的民居生活。
(三)必须强化业态植入运营。南京市夫子庙商业街、南宋皇城小镇等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的发展经验中,最可贵的一条就是高品质业态植入,以市场运作为主渠道,创造良好投资环境,引进了一批重大项目,建设了一批特色商业区,形成了聚集生产要素的强大能力,推动了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效益的增长。比如,杭州南宋皇城小镇通过与高力国际合作对南宋御街精品购物区块进行业态调整,加快业态植入,使南宋皇城小镇成为多产业融合发展的复合型“旅游小镇”典范。再如,南京夫子庙商业街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夫子庙商圈内部通过抱团发展、差异化运营来提高竞争力,旨在通过不同的定位来合力发展,做大夫子庙商圈,增强商圈竞争力,整个商圈集合了零售、服饰、珠宝、亲子、餐饮、娱乐等多种业态,各购物中心的业态布局也各有侧重,以贡院西街、贡院街为主体的精品服饰一条街,以东西市场为主体的古玩字画一条街,以金陵路小商品市场为主体的小商品一条街,以美食街为中心的美食一条街已经形成。
(四)必须严格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修复管护。福州市三坊七巷、南京夫子庙等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高起点规划、高水平修复、高效率管护,所在地政府用“绣花”功夫做实做好历史文化街区修复管护等各项工作。比如,福州三坊七巷严格遵循“渐进改善”的指导思路对古建筑进行保护与修复,组织编制了《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古建筑修复导则》,明确修复工程的类型、方法和遵循原则,明确对工程勘察、木结构保护工程、瓦作、石作、油漆彩画保护、木结构防护工程和古建筑保护修复工程施工工法,注重对传统施工工艺和传统材料的运用。比如,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与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合作,筹措5亿元资金授信,支持夫子庙周边景区升级提档,重点文化旅游景点、产业园区建设,特色文化酒店改造,在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修复中,采用了老砖、老瓦、老石头、老工艺,手法细腻,不粗不糙,新旧无缝融合,铺装古朴典雅,雕刻精细优美,彩绘栩栩如生,绿化搭配合理,给游客以历史沧桑感、文化厚重感、知识获得感、体验舒适感。再比如,宁波南塘老街坚持整体保护和历史连续性保护原则,强化原址保护、尽可能减少干预、定期实施日常保养、保护现存实物原状与历史信息,强化文物环境保护,注重预防灾害侵袭。
通过总结提炼杭州、宁波、福州、南京等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经验,对做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提出以下工作建议。
(一)坚持保护优先,统筹规划引领。“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要始终秉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的理念,科学制定与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历史文化街区保驾护航,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一是强化学习研究。要站在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高度看待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工作,学出责任,学出敬畏,学出担当,切实担负起做好各项保护利用工作的重大责任。二是坚持保护原则。要增强法治观念,树牢法治思维,突出风貌改造、建筑改造、公众参与等原则,做到依法依规保护和利用,确保国家、有关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保护法律法规规定落到实处;强化整体保护和动态保护意识,不仅要保护历史建筑、街巷肌理,也要传承好历史风貌、历史文脉;深刻理解和广泛吸纳各方面专家学者和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认识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不是恢复到哪个朝代的建筑风貌,而是保护好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风格建筑,最大限度保持历史建筑原貌,体现出历史连续性、系统保护性原则。三是突出科学规划。坚持规划引领、强化系统思维,尊重建筑本体,在不改变原有建筑形态的前提下,按照多年代、多元化、多样性和历史记忆,以形态单元为主,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修复性设计。注重借鉴各地成功经验做法,厘清全局和局部、历史遗存和现实发展的关系,立足于原貌、立足于现状,着眼长远发展,编制科学有效的历史文化街区修复性设计规划和实施导则,构建系统全面、支撑有力的规划设计和技术标准,提高历史文化街区规划建设的治理水平。
(二)搞好街区修复,打造精品工程。按照真实性、整体性、生活延续性和渐进改善型的原则,科学有序实施历史文化街区修复工作,特别是对历史遗址遗迹文物、风土建筑、古树名物等坚决保护、精心修复,着力打造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街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一是保护修缮历史建筑。坚持对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风土(风貌)建筑物(构筑物)实施严格管理,依据其自身价值、人文环境、历史地位等不同因素,对历史久远、文化渊源浓厚的古民居、古建筑、古街巷采取不同的修复方式,通过编制保护规划和修缮保护方案,建立一套科学标准进行修缮保护;各项建设活动不得损害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得对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构成破坏性影响。二是保护修复街巷肌理。对历史街道(巷)要进行严格保护,保护好其走向、宽度、空间尺度、两侧界面、历史风貌,保持界面连续性;对街道(巷)的修复要突出人文地方特色,采用不拆建只添置的“绣花”功夫进行微改造,实行传统工艺、传统材料,决不允许改变走向、宽度和形状;依照相关保护条例和保护规划要求,加强建筑高度、城市天际线管控,确保视廊通透。三是保护传承文物建筑。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严格依法保护各级各类文物,严格执行划定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所有文物的修缮必须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规定执行;除新建、改建和扩建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外,不得进行任何与保护无关的建设活动;对古树名木设置保护标志,实行定点挂牌,建立保护档案,不得损坏或者擅自迁移。
(三)完善市政设施,强化服务功能。从历史风貌保护和民生改善双重需求出发,在尊重民意、保留单元形态和生活方式的基础上推动“渐进式”“绣花式”更新,以最小的干预,增加功能性设施,改善生活居住条件,利用现有资源打造共享生活空间。一是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在加强保护利用的基础上,统筹做好医疗、教育、商超、市场、银行、邮政、消防、环卫、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配套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确保历史街区有生活、有活力、聚人气、可宜居。二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完善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区域内道路、管网、电力、旅游等配套设施建设,做到设计超前、排布合理、保证质量,促使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元素都达到高质量、高标准,切实避免因重复开挖给历史街区带来破坏,确保不留遗憾。三是深化生态修复治理。要进一步优化园林绿化结构布局,在区域边角、外围处规划口袋公园、街头绿地、街边小品等重点绿化项目,通过增总量、提质量,调整完善园林绿化体系,将街区历史背景和文化元素与绿化景观有机融合;扎实推进水系生态修复工程,尊重原始地形地貌,沿用传统的建筑规划设计手法,疏浚历史水系,修复自然驳岸、湿地、滩涂等,营造连贯的亲水空间,再现渡口、码头、拱桥等历史景观,推进街区生态文明建设,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良好生态环境。四是改善景点配套设施。提高景点内标识系统标准,增加语种和国标图形符号,健全虚拟景点网上扫码预订、支付系统,配备电子门禁系统,保证旅游厕所红外感应冲水设施和干手器、排气扇、水泵等设备正常使用,提升景点文明安全智慧旅游服务水平。(作者:商丘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副主任黄文杰)
- 上一篇:2024年金属工艺品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 下一篇:工艺品在俄罗斯不仅受欢迎还十分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