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女性漆艺传承人:在传统与现代间绽放的漆彩世界


  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推广的持续深入,慢慢的变多的人重新认识了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尤其是漆艺这一古老手工技艺,因李子柒的复出视频而再度走进公众视野。这项源于千年之前的技艺,在福建东山岛更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渊源。我们将目光聚焦于其中一位90后的非遗传承人——刘若青,她以独特的方式将传统漆艺与当代艺术观念结合起来,探索出了一片属于自身个人的“漆”彩世界。

  漆艺,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一部分,已有八千多年的历史,然而在艺术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上,它从未停滞。东山黄金漆画则是漆艺的一种独特形式,通常被应用于寺庙建筑及家具装饰中,俗称“溜金画”。正是这种充满地方特色的漆艺,让刘若青在外婆的影响下,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

  刘若青生于90年代,作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及漳州市东山黄金漆画的非遗传承人,她勇敢挑起了传承与创新的重任。走进她的工作室,你会看到墙上挂满了色彩斑斓的漆画作品,主题多以青春女性和海岛风光为主,既生动又充满了许多活力。她的作品宛如是时间的印记,将她的心灵与生活的点滴融入其中。

  刘若青最早的漆画创作灵感源自外婆家中那套镶嵌黄金漆画的古家具。那些华丽而富有乡土气息的家具不仅是温暖的记忆,更是她艺术道路的起点。在外婆的故事启发下,她的创作生涯便开始了。她回忆说道:“小时候我会在外婆家用铅笔一幅幅临摹下来,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到黄金漆画。”这段经历无疑为她后来的艺术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今,刘若青不仅在漆画领域不断探索,还是一位勇于分享和传承的艺术家。她愿意通过种种形式的展览和工作坊,将自己的所学传授给更多年轻人,用行动去唤醒大家对漆艺的热爱和追求。她深知,非遗不仅仅是过去的遗迹,更是未来文化的基石。

  漆画的创作过程远比想象中复杂且费时。与其他绘画形式不同,刘若青的漆画需要经过绘制图稿、材料镶嵌、罩染、抛光、揩清等多个步骤。莹光闪烁的漆面,背后是她对工艺的严格把控。任何一步都不可马虎。她透露,一幅作品的创作,短则两三个月,长则半年到一年,精品更需要两三年才能完成。这种繁复的工艺,正是漆艺的独特魅力所在。

  在这过程中,自然条件如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也会影响创作的进度,创作者的耐心和艺术修养更是不可或缺。正因如此,在刘若青的眼中,漆艺不仅仅是绘画,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涵盖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作为一位90后艺术家,刘若青的画作常常以青春女性为主题,比如《写给夏天》和《橘子味的夏天》等,意在捕捉生活中那些微妙而美好的瞬间。她用生动活泼的表现手法,展现了女孩们在自然间自由无拘的生活状态。“我希望我的作品能传递出一种青春的活力,让每个观者都可以感觉到生活的美好。”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她的作品《追梦》,它不仅仅是画面上的一幅场景,更是她对青春的深刻理解与情感表达。作品中,温暖的天空下,几位赤脚女孩在海边追逐,象征着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和对未来的憧憬。这样的艺术作品,恰如其分地诠释了她对“自由”和“梦想”的执着追求。

  在激情创作的同时,刘若青深知非遗传承的重要性,她希望可以打破人们对漆画的既有观念,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门技艺。为此,她计划将漆画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潜心进行推广。通过开设课程和活动,让更多的孩子接触并学习这一传统艺术,从而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

  刘若青的下一个创作系列是《福船》,她希望借此作品传播海洋文化与漆文化的交融。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她不仅传承着东山黄金漆画的技艺,更是在传递女性力量,展现出新时代的女性自信与坚韧。

  非遗,作为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的继续发展与传承中,正受到慢慢的变多的关注。正如刘若青所展现的那样,传统与现代之间并非对立,而可以相互借鉴,相辅相成。艺术的生生不息,恰恰在于每一位传承者的努力与坚持。让我们共同期待,未来会有更多的青年艺术家,像她一样,在这片漆彩的世界中,描绘出一幅幅新的篇章。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