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技艺”重现“记忆”——古建筑修复业的困境与发展


  文物修复,是一个为数不多的能够接触古物、串联古今的行业,近年来伴随媒体、网络以及一些文化记录片的热播,文物修缮师这一职业也进入了大众视野,成了一批年轻人向往的工作。

  即便如此,记者通过走访发现,该行业从业人员匮乏等重要问题依然缺乏关注,更没有正真获得解决。

  恭王府外,有人一遍遍翻阅古籍,试图寻找老城修建的脉络;也有人迎着艳阳,一下下填补着被岁月洗刷过得高墙。“最开始也是被各种纪录片吸引,加上自己的兴趣,才选择学习文物修缮。”小于说。

  小于是一名古建修缮类专业刚毕业的学生,他入行后参加的第一个修缮工程就是恭王府修缮项目。

  谈及文物修复的分类,不仅有大多数人熟悉的器物修复,古建筑的修缮在修复行业中也占了重要地位,这类工作的从业者不仅要有精细的手上功夫,还要经受长期户外工作的艰苦。小于目前的职务是基层资料搜集员,他除了负责制作整理城池修复有关的资料外,也要随时去修复现场配合操作。

  从和小于的对话之中记者看出,行业内研究人员和修缮技工的薪资待遇、发展空间都有着较大的差距大。不仅如此,修缮的老师傅和刚入行的新技工之间也有很大的差距,对此,小于说:“古建修复不仅要专业技能过关,还需要大量的经验,所以新人的薪资待遇都不是很高。”

  薪资待遇低、发展前途差,直接引发了许多修缮技师的流失,小于向记者透露:“我听说已经有很多同期的同学转向其他建筑行业,现在挣得都比我多,我的工资在行业里就算最低的一等了。”

  当问及新技工如何能够改善待遇、获得发展,小于对记者说,在古建修复行业,学历并不是第一影响因素,经验才是。“这个行业上升难度其实挺大的,考取各种证件是一种途径,但大多数人还得靠机遇。”小于表示:“跟一个好师傅是最好的途径,但一个修缮方向的大师傅也就那么几个人,能跟他们一起做一个工程都不容易。”

  古建修复当下面临着大量的人才缺口,虽然国内有数十所高校设置了有关专业并向修复地进行直接输送,但是真正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并不多,大量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流失。

  《2016-2020年中国古建筑行业市场运行状态趋势与投资前景评估报告》显示,我国古建修复的利润达8%左右,高于只有3%-5%的新建建筑一倍左右,我国古建修复市场在近几年涌现热潮。

  在《2021年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中,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在“土木建筑”大类中“建筑规划设计”类设置了“古建筑修缮”这一专业,由“古建筑修缮与仿建”更名为“古建筑修缮”。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中设置了“古建筑工程技术”一专业,在本科中则新增设置“古建筑工程”一专业,专业内涵由技术扩展到工程层面。

  古建筑是技术与艺术的结晶,古建筑行业首先对所有从业人员都要求拥有相关资质,其次在法律和法规层面在工程专业承包方面作出了明文规定。这使得古建筑行业在专业人才教育培训和市场准入等方面,有较普通建筑业更高的成本投入。

  诚然,随着近几年社会对文物修复逐渐重视,对老技工的待遇也逐渐上升,但依然缺乏吸引力。基层古建修复行业薪资待遇较低且上升难度高,工作辛苦,导致了出现相关专业毕业生多但真正从事且坚持到底的人却少之又少,这使得当前文物修复热度虽高,但仍有很大的人才缺口。

  一些古建筑企业管理层的年龄普遍年长,但部分企业对古建筑实施工程技术人才需求大,施工队伍年轻化较低,具有专业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偏少,古建筑行业的员工综合素养急需提高。老技工老去,新生代力量又颇显不足,古建修复行业如今的问题非个案。

  随着时代的持续不断的发展,科学水平也正在慢慢的提升。新技术、新材料逐渐献身于文物修复及古建筑修复领域。前沿技术、新型材料、高端设备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一批古建筑保护与发展的相关问题。

  近年来,三维激光扫描技术、BIM技术、倾斜摄影技术、GIS技术等先进的技术手段的研究逐渐完善,也被适当的应用于古建筑修复的实践中。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倾斜摄影技术能获取古建筑较为准确的几何信息,完成数据采集,生成点云模型;之后再在此基础上建立BIM模型,输出二维图纸,为古建筑的保护与修缮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最后,通过GIS技术建立数据库,进行古建筑各项档案数据的储存、管理与保护,便于查阅。新型技术已逐步渗透到古建筑修复的每一个环节,为古建筑修复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谈及新技术的应用为古建筑行业带来的变革,小于表现出了肯定的态度:“新技术确实是推动了效率的提升,以前是靠纯人工来做的事情,现在可以用一些大型机械底座来搬运,开采、加工。”

  然而对于古建筑修复行业来讲,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在为其带来便利和发展的同时,也潜藏着许多未知的隐患。

  “有了新技术以后,可能一些旧的手法也会失传。除了手法失传,比如换了新型涂料之后,它保色的时间更长了,但可能会对它原本的建材造成更大损害。新的材料没办法说是完全安全的,很难面面俱到。”小于和记者说,当前古建筑修复行业依然还处在持续不断的发展的进程中,传统手法和材料的流失、新型技术设备和材料带来的不确定性,都是古建筑修复业面临的巨大考验。

  (本文系经观大学生训练营-未来创新计划暨第二届融媒体作品大赛优秀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