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古桥修缮被质疑未能“修旧如旧”多方回应


  日前,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一住户向南方+记者反映,该镇安庄村一座名为秦公圣祠桥的古桥,在近期修缮时未能做到“修旧如旧”,古桥原材料为青石,但施工所用材料为花岗岩新石。其称,日前,该桥的修缮工程已结束,补配的望柱也较为简陋。

  青浦区文旅局公开信息数据显示,秦公圣祠桥始建于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2017年被公布为青浦区文物保护点。12月26日,南方+记者致电秦公圣祠桥公示牌上的文物行政主任部门监督举报电话,接线月停工过一次,之后收集了一批老石头用于修缮,但其未透露修缮该桥所用石材的具体种类。

  青浦区文旅局工作人员此前受访时表示,修缮方案前期都邀请了专家进行评审,修缮所用石材也经过确认。

  12月19日,南方+记者在安庄村走访时看到,秦公圣祠桥施工现场已无铁皮围蔽,偶尔有村民在这座单孔石拱桥上通行。根据报料人提供的秦公圣祠桥修缮前的照片,该桥此前为植被覆盖,护栏和望柱基本缺失。

  报料人和记者说,其认为秦公圣祠桥原材料是青石,自己获取的一份秦公圣祠桥修缮工程的材料则显示破损严重不能接着使用的石材以及缺失的部分石材应选择金山石,而实际修缮所用石材为花岗岩新石。东方网此前报道指出,施工现场堆放着新的花岗岩。报料人称,今年11月该工程停工一次后,一批被收来的旧石头用于修缮。报料人认为,这违反了文物修复“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古桥造成了破坏。施工方应先寻找与秦公圣祠桥同时代的青石,如果搜集不到,可以寻找清代、民国时期的青石。

  该报料人还称,补配的望柱也较为简陋,望柱头是不经雕刻的方块。安庄村一名老人向记者回忆,自己小时候见过秦公圣祠桥的望柱,它有莲花纹饰。

  根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3年6月15日01时39分在上海青浦区发生3.1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地震后,秦公圣祠桥南北坡两侧石块掉落,桥体有坍塌的风险,管理部门2024年申请对其修缮。

  青浦区文旅局今年7月公开的《关于秦公圣祠桥保护修缮工程设计的具体方案的复函》显示,朱家角镇报送的《秦公圣祠桥保护修缮方案设计文本》,该局已组织专家评审,并通过修缮方案。根据《文物保护法》第二十一条第四款和《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秦公圣祠桥修缮工程“一定要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在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应尽量保存、利用原有构件,以保持秦公圣祠桥原有风貌。

  《关于秦公圣祠桥保护修缮工程设计的具体方案的复函》还显示,根据《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秦公圣祠桥修缮工程完工后须报该局组织验收,并应提交完整的竣工资料,包括照片、设计的具体方案,以及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工作总结等文字资料和电子文档。

  12月26日上午,南方+记者致电秦公圣祠桥公示牌上的文物行政主任部门监督举报电话,接线人员表示,目前,秦公圣祠桥的修缮工程已结束,二次做旧也已完成,青浦区文旅局尚未组织验收。接线月曾停工一次,之后收集了一批老石头用于修缮,但未透露该桥原石材和修缮所用石材的具体种类。

  青浦区文旅局工作人员此前接受东方网采访时称,修缮方案前期邀请了专家进行评审,修缮所用石材也经过确认,“金山石十多年前已经封矿了,市面上基本找不到。”

  “我们后来也拉过一批老材料。”秦公圣祠桥修缮工程建设项目经理12月20日接受南方+记者电话采访时,但未回复修缮所用石材的具体种类。据东方网此前报道,秦公圣祠桥修缮工程负责人称,该项目小,工期紧,他们想着按照设计图纸与传统工艺将桥修好,对维修的质量、材料与技术没有一点的心理亏欠。根据经验,古桥修缮前会在附近村庄寻找是否有被附近村民拆下来拿走的老砖,而他们在附近村子里找过,只找到几块,根本不够。

  据中国政府采购网,今年8月7日发布的《青浦朱家角秦公圣祠桥保护修缮工程的中标(成交)结果公告》显示,该工程中标单位为上海昌硕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中标金额1006038元。施工范围最重要的包含本体保护修缮、旁边的环境整治、重新树立保护碑和简介碑等,施工工期90日历天。